案例简介:
2020年以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益都校区教管中心党总支高度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立足积极破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难题,将党员教育培养端口前置,注重过程性培养和考察,充分调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领导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多举措多角度加强党的后继人才力量的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立足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多种形式“育苗”。制定《红苗班学习(活动)配档表》,每月至少开展“红苗”集中教育(活动)培训。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总支书记讲“四史”专题党课、革命后代做“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讲座、“红苗”讲微党课、“红苗”签订拒绝邪教承诺书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全面提升“红苗”政治素养,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四史”知识入脑入心,引导“红苗”听党话,强信念,跟党走。
2、强化实践锻炼,搭建平台“墩苗”。组织开展“爱卫防疫 红苗在行动”“弘扬劳动精神 红苗助力乡村振兴”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好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基地现场教育等,以学促做,以做践学,不断引导“红苗”践行为民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党的知识领悟能力,深入推进入党积极分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能力同提升。
3、完善制度机制,夯实基础“护苗”。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四史”教育,讲好党的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做好入党启蒙,激发学生入党热情;制定《入党积极分子评选标准》《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度》等,不断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成长链条;实施培养联系人跟踪培养制度,勤育勤管,加大“红苗”培养力度,加强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互动,每月一交流,每季度一汇报,每半年一考察,每年度一评议,每季度至少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沟通1次,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教育,定期了解“红苗”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引导“红苗”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施动态考察培养,实施入党积极分子积分管理,将学业成绩、政治学习、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现实表现等纳入积分考核体系,构建起从严教育、从严监督、从严管理,多维度 “红苗”培育体系,切实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把好入党第一关。

案例背景:
现实难题:现实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深入、不重视,缺少制度层面的培养长效机制,以及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入党动机不明确、关于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欠缺、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等现象普遍存在。
创新亮点:
注重“思想先行”。行动之要,思想先行。狠抓意识形态教育,特别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经常检查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自觉地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补足政治理论短板。
加强“量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入党积极分子评选标准》《入党积极分子积分管理制度》,实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量化管理,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客观的管理制度保障。
突出“实践育人”。通过每月至少举办1期“红苗”集中培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和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实效。
打造“平台根基”。充分利用教学楼空间,建成大学生身边的“红苗”培育基地,通过组织制度、党的知识、创造争优等内容全上墙、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身份“三亮”、全面展示“红苗”风采等方式,搭建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平台。


成果成效:
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引导入党积极分子严格地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政治表现积极、理论学习积极、专业学习积极、工作实践积极和明德守纪积极。通过教育培养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入党动机更加纯正,党性修养普遍增强,宗旨意识在实践中深化,特别是理论素养和和思想觉悟都有了较大提升。